
3、《本草再新》:平肝舒郁,理肺气,通经利水,治腰水泡型脚气。
4、《本草求原》:除久哮。
5、《本草通玄》:香圆性结合,单用大多数用亦损正气,与参、术同行竞争则无弊也。
6、《本经逢原》:柑橼乃佛手、香橼两种类型,性味相类,故《纲目》混论完全不分。盖柑者佛手也,橼者香橼也,兼破痰水,近世治喉咙痒干咳气壅,亦取陈者。抛开瓤核用之,庶无酸收之患。
7、《本草便读》:香圆皮,下气消痰,宽中快膈。虽无橘皮之温,而究属香燥之品,阴阳两虚血燥的人仍当停止使用耳。
1、治鼓胀:陈香橼一支(连瓤),大核桃肉二枚(连皮),缩砂仁二钱(去膜)。各煅存性为散,砂糖拌调。实心顿服。(《本经逢原》)
2、治嗽:香橼(去核)薄切作细片,以时酒同入砂瓶内,煮令熟烂,自昏至五愈来愈度,用蜜翻拌。当睡中唤起,用匙挑服。(《静养漫笔》)
3、治气逆不进饮食习惯或呕哕:陈极香橼二个,真川贝三两(去心),当归两三五钱(炒黑),白通草(烘燥)两三,陈葡萄皮两三,甜桔梗三钱。共研细末,用白檀香劈碎煎浓汁泛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钱,水送下。大虚者酌用。(《梅氏验方新编》香橼丸)
阳虚血燥及孕妈妈气血虚者慎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