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品为楝科植被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. et Zucc.或楝 Melia azedarach L.的干燥的树干和根皮。
布置于北京、湖北省、广西等地。
楝皮、苦楝根皮。
春、秋二季剥取,生晒,或删去粗皮,生晒。
本品呈不的规则板团状、槽状或半卷简状,长宽不一,厚2~6mm。表层面灰粽色或灰黄褐色,粗糙,,有错综的纵抬头纹和斑点状灰粽色皮孔,除掉粗皮者淡土蓝色;内的表面类纯白色或淡土蓝色。质韧,不宜剪断,段面合成纤维性,呈层团状,易剥除。气微,微苦。
苦,寒。有害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
本品苦燥寒清,有害物而力更强,入脾、胃、肝经。内服善毒杀蛔虫、蛲虫、钩虫,治蛔、蛲、钩虫病。外抹能抽湿热、杀毒面部皮肤钻入虫及能够抑制可致真菌孢子,治头癣、疥疮。
除虫,疗癣。
(1)蛔虫病,蛲虫病,钩虫病。
(2)头癣,疥疮。
内服:煎汤,3~6g,鲜品15~30g;或入丸散。外擦:适量的,研末调敷,或煎汤洗。
本品苦寒无毒,能伤胃损肝,故不适合中毒或保持服食。肠胃脾寒、肝癌患儿、孕中期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