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近日,有人却因为忽视、不在意,导致手术机会都丧失了!
17岁小伙查出肠癌晚期,丧失手术机会!
近日,杭州17岁的小伙江江(化名)出现小腹胀痛的情况,父母以为是吃坏了肚子,没太在意,便没去看医生。后来疼痛持续了两三天都没缓解,还出现发烧的情况,父母才急忙将其送医就诊。
检查发现,江江的肠内有表面凹凸不平的巨大肿块,病理结果诊断:江江患上了结肠癌!据医生介绍,江江已经是结肠癌晚期,存活时间可能只剩半年,手术机会也没了。
图源:杭州日报
在了解病史时得知,江江没有癌症家族史,生活也比较规律,没有不良饮食习惯。但半年前曾发生过一次肠梗阻,当时只是做了简单腹部立位平片检查,禁食治疗后症状好转,没有做胃肠镜检查,也没再进一步细究病因。
而正是因为对疾病的忽视,耽误了江江宝贵的救治时间。
及时发现、治疗,90%肠癌患者能得救
其实,及时发现和治疗,90%的大肠癌患者可以得救。不忽视疾病,定期做好身体检查,是提早发现病情的关键。
建议一般人群50岁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,每5~10年进行一次检查,检查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镜。高危人群可提前到40~45岁左右,平均每3~5年接受一次检查。
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以上者,即为高危人群——
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;
本人有癌症史(任何恶性肿瘤病史);
本人有肠道息肉史;
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:
慢性便秘、慢性腹泻、黏液血便、不良生活事件史、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、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。
另外,生活中,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身体细节变化来发现,譬如排便情况。
排便时有3个表现,当心肠癌盯上你
1.出现血便
上厕所时,拉出血红色的便便,咋回事?如果不是当天或前天吃了火龙果,那可要当心了。
医学上将肉眼能看见的便中带血称为显性便血。显性便血是消化道出血,特别是下消化道(自小肠上段至肛门)出血的表现。
很多人会把便血认为是痔疮发作,但其实,也可能隐藏着其他更为严重的疾病,如大肠癌。两者如何区别呢?
痔疮便血:颜色鲜红的,附于大便表面,也可表现为大便后的滴血,严重时呈喷射状,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。
大肠癌便血:表现为持续性的、少量的、带黏液的血便,且便意频繁,有时只排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。
建议从来没做过肠镜的痔疮患者做一次肠镜检查,以排除消化道肿瘤引起出血的可能。
★ 一过性便血,也要查查
有少部分人会出现一过性的便血,觉得不是什么大事,便不太在意。但其实,健康的消化道是不会无缘无故出血的,所以,最好去医院找出引起便血的原因。
就诊时,告诉医生大便带血的具体情况,是否伴有腹痛、消瘦、肛门坠胀感等。一般医生会要求做肛门指诊或肛门镜检查,以明确有无痔疮的存在。必要时,建议做肠镜检查,以了解下消化道的情况,明确出血位置。
2.大便性状改变
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——
★ 变“瘦”了
原本粗粗的大便突然变成铅笔一样细,有可能是肠子里的肿瘤变大后,堵住了便便的出路。而便便为了能出去,就会变得越来越细。
如果出现持续一段时间便便变得细、柔软,且总有排不尽的感觉,就要特别注意了。
★ 变“水”了
肠道变窄了,为了把粪便挤出去,大肠只能更卖力排便,肠道运动就变得活跃,容易导致腹泻。
如果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里,腹泻很频繁,水样粪便中常常还混杂着血液,很可能是肠癌引起的,要去医院检查。
3.里急后重
所谓“里急后重”,即肠道不舒服,去上厕所,却拉不出东西,还有坠胀的感觉。
直肠内存在肿瘤时,相当于刺激了人体反射活动的感受器,所以产生便意,但实际上并没有粪便,或便量很少。
此外,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、排便习惯改变(如平时排便规律,最近却常常拉肚子或便秘),也可能是肠癌的信号,生活中应当多留意,出现以上症状时,及时到专业的医院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。
4个防肠癌好习惯,牢记于心
预防肠癌,除了定期体检,生活中还需做好以下4个方面——
1.多喝水
多喝水能对肠道起到很好的润滑效果,还能促进排便,对预防肠癌有帮助。
2.多吃葱属蔬菜
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,食用葱属蔬菜包括大蒜、韭菜、洋葱、韭黄、大葱等,能显著降低患直结肠癌的风险。
研究人员发现,日常饮食中葱属蔬菜摄入量最多的人,患直结肠癌的概率比摄入量最少者低79%。
每年至少吃16公斤葱属蔬菜(平均每天约食用44克),即可显著降低肠癌风险,食用量越多,保护效果越好。
3.适当运动
运动能增强胃肠蠕动,减少致癌物与肠粘膜接触,减少患癌的可能性。生活中别偷懒,适当运动有益身心。
4.规律排便
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,有便意就去排,不要忍着。长期忍便,容易导致便秘,而便秘也是诱发大肠癌的原因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