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问全国抗“疫”以来,谁最辛苦?
答案肯定是医护人员!
他们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、不眠不休地奋战在医院一线。在这期间,经常一个小惊喜就足以让他们高兴一整天。
早前就有广东援鄂护士薛丽英,在将尽7小时滴水未进后,准备下班时得知有鸡汤喝,兴奋得学着小鸡跑。
令人暖心的同时,广东的老火靓汤也刷了一大波存在感。
不过,提到煲汤或喝汤,里头的讲究和传言可不少。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“汤”中的健康学问~
饭前喝汤好,还是饭后喝汤好?
喝汤的顺序,可以说是多数人最纠结的事了。
有人是饭前派的忠实粉丝,有人则是铁打的饭后派,那么饭前喝汤、饭后喝汤,究竟哪个更健康?
实际上,两者相差并不大,各有好处。
饭前喝汤能够补充水分、滋润消化道,减低干硬食物对消化道的刺激,使食物更易下咽,还能增加饱腹感。
而饭后喝汤,能够避免胃酸提前被稀释,有利于食物消化,适合患有胃溃疡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。
小贴士:
无论是饭前喝汤,还是饭后喝汤,都不宜一次性喝太多,每次小半碗即可,以免加重肠胃负担,反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
有减肥需求的人,不妨选择饭前喝汤,有助于减少总的食物摄入量,帮助控制体重。喝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佳。
煲汤的时间越久越好?
很多人煲汤,无论什么汤都觉得越久越好,可以把食材中的营养物质更彻底溶于汤中。
这就想错了!
汤并不是煲得越久越好。因为炖煮的时间过长,反而会造成食材营养流失,还可能增加汤里面嘌呤的含量,加大罹患痛风的几率。
更重要的是,不同的食材煲汤的时间也有所不同,一般来说:
① 如果是青菜汤或蛤蜊等海鲜汤,建议控制在半小时内。这个时候青菜里的营养可以很好的保留,海鲜的口感也能达到最佳。
② 如果是滋补用的鱼汤,由于鱼肉比较鲜嫩且鱼骨非常小,大部分是刺,所以熬制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,这样熬出来的汤最为鲜美。
③ 如果是熬鸡汤或排骨汤,一般熬2个小时是最合适的。这类食材的骨头中含有丰富的钙,需较长时间才能更好溶于汤水中。
④ 如果是筒骨汤或猪蹄汤,不宜超过3个小时。
小贴士:
患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人,要少喝用海鲜、蘑菇、肉类、动物内脏等食材煲的老火汤;
三高人群、肾病患者,喝汤应以清淡为主,尤其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量,每天需少于6克;
肥胖的人适合喝清淡的蔬菜滚汤;
儿童要注意少喝用补益类药材或含有甲状腺、性腺等激素的食材煲的汤。
煲汤时长了解了,但喝汤的那些误区你又知道多少?接下来就给大家盘点一下——
这么喝汤,当心养生不成反伤身
误区1:喝汤总趁热
刚煲好的汤总是很烫,恰恰很多人都喜欢趁热喝。
然而,长时间喝太烫的汤,特伤身!
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在2018年就发布了一项警告,指出:“饮用65℃以上的热饮有致癌风险。”
因为人体的口腔和食管表面覆盖的黏膜十分娇嫩而脆弱,适合的进食温度为10~40℃,能耐受的高温也只在50~60℃之间。如果超过了65℃,就会烫伤黏膜。
并且,偶尔烫伤还可以自我修复,但若是经常喝热饮,食管反复损伤,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口腔溃疡、食管溃疡等问题,更甚者可能诱发食管癌。
建议:平时喝汤前,先放一放、凉一凉,用嘴唇抿一抿,感觉不烫口再喝。
误区2:喝汤速度快
喝汤喝得太快,等你意识到饱的时候,摄入的量有可能已不知不觉超过需要的量,不仅加重肠胃负担,还易导致发胖。
建议:汤要小口小口慢慢喝,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足够的时间。
误区3:只吃汤不吃料
在不少人的观念里,汤几乎等于“补”,只要喝汤就能获得全部营养。
其实,汤并不能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。
相关科学实验测定:将瘦肉、鸡肉或鱼等高蛋白质食材炖煮6个小时,结果发现蛋白质溶出率很低,仅6%~15%,大部分营养还是留在了肉中。而汤无法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。
建议:想要充分摄取营养,不能光喝汤,应该把“汤料”一起吃下,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误区4:汤泡饭易消化
不少肠胃不舒服的人,首选饮食就是汤泡饭,认为把米饭泡在汤里,能够让饭粒变软,更容易消化,吃下去也更加温暖。
殊不知,米饭泡软后,人们吃饭时咀嚼次数容易变少,往往嚼两下就一口吞下,这样吃下去的食物未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了胃部,反倒给肠胃的消化增加负担。
长期下来,可能会导致消化功能减退,还容易引起各种胃病。
建议:吃饭时尽量别用汤来泡饭;如果想吃汤泡饭,也要注意细嚼慢咽。